777小说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380章 西戎之国(1 / 3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义渠国的使者义渠骇,还有大荔、乌氏、朐衍等十几个草原的首领前来朝见秦王。

他们刚刚进入了大殿,便扑面而来一股子马和羊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膻腥的味道。这些西戎人常年在塞外草原放牧,吃的都是羊肉,骑的是骏马,喝的是羊奶、马奶酒,整日与这些畜牲厮混,身上带着这种气味儿自然没什么。

不过宋王偃还是老大的不习惯啊!

“拜见秦王!秦王万年!”这些臣服于秦国的草原西戎之国自然不同于宋国,他们的使者和头领在见到秦王的时候是要大礼参拜的。

“都平身吧。”嬴驷摆了摆手道。

对于这些桀骜不驯的戎狄,秦王可没什么好脸色,一直保持着自己不怒自威的样子。

看来这些戎狄还是在茹毛饮血呢。

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对于四方异族的蔑称东夷、西戎、南蛮、北胡。

在晚商以前,华北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,所谓的“戎狄”族群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,因此,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。

春秋早期,戎人的势力很盛,中原华夏诸国受其威胁较严重,即使晋、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的侵袭。

从春秋中期开始,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,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,增强了对戎族的防御能力,不少的戎族渐被华夏所征服。

秦灭西戎,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。由于各部落长期和华夏部落聚居在一起,不断相互影响,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。

据古书记载,戎多为“披发左衽”。《左传》说姜戎“饮食衣服不与华同,贽币不通,言语不达。”生活习惯、礼俗、语言的差异,把戎部落和华夏部落区分开来。

但戎人中有姜姓、姬姓之戎,显然他们和周人本为同族人,只是出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,使他们分道扬镳,比如姜戎就是四岳的后裔。

尽管戎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,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,如晋献公、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。

不过在战国时代,大家对四方的戎狄还是颇为蔑视的。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认同文化和血统的民族,虽然大家的老祖宗都是炎黄,都是蚩尤,但是文化习俗上的巨大的差异,也导致了华夏与戎狄的互相敌视,征战不休。

当然了,那些戎狄是为了生存下去才经常跑到华夏诸国那里去烧杀抢掠,夺取更多的财富和人口的。而华夏诸国深受其害,自然不能坐视这些野蛮人这么干了,于是也出兵征伐异族。

这个年头的异族一点都不强,至少没有马蹬和马蹄铁的助力,他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。

由于在文化思想和武器装备上的先进,华夏诸国在征讨四方的戎狄、胡人的战争里是屡战屡胜,几乎是吊着打的!

不说秦国、赵国了,即便是堪称战国七雄里面最弱的燕国,都能将北面的匈奴、东胡抓起来吊着打,燕将秦开最后还辟地千里了呢!

“义渠骇,寡人让你们西戎之国准备好的马匹已经准备好了吗?”

哦,原来那两万匹战马的出处在这儿啊!

听到这话,正在低着头的宋王偃真是惊叹不已,难怪说秦国的地理位置是最为优越的。可不是嘛!有崤函之险,退可以挡住合纵联军的进犯,进可以攻伐三晋,东出函谷,西北方向的西戎之国更是已经臣服于秦国了,什么战马都可以轻易获取!

羡慕啊,宋王偃此时真的是羡慕嫉妒恨。

看来秦国能最后一统天下绝不是偶然的。

名叫义渠骇的年轻人行了一个草原部落特有的按胸礼,说道“已经准备好了。秦王,现在草原上的光景可不太好,去年的一场大雪,冻死了我们义渠国的不少牛羊和骏马,所以在朝贡秦国的那两万匹战马里,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