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77小说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0725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(1 / 3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“朕并不迷信武力。”子偃眯着眼睛道,“欲征服一个国家,必须要从文化上击败他,泯灭其文化,再输入自己的文化,如此才能做到帝国化胡为夏的目的!”

“朕始终相信,依靠强大的武力,只能维系一时的统治,不可长久。所以,只是使用武力的话,是无法从根本上同化印度人的,朕打算派遣巫教进驻印度,宣教教义,使其归附。”

“陛下圣明!”群臣山呼道。

巫教,是宋帝国的国教,子偃作为帝国的皇帝的同时,还是巫教的教皇!

子偃之所以神化自己,神化日后的皇帝,其目的很简单,就是想要让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。皇帝,在是世俗的统治者的同时,又是上天派来普度众生的救世主。

“巫教”一词,对于后世人或许很陌生,但是,巫教的的确确是道教的前身。

巫,在那个时期,代表的不是力量,而是一种信仰。人们都相信,巫能够带领他们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,繁衍下去。

无数巫用自己的生命和一代一代的积累,为那个时期的人们指明的生存的方向!

华夏文明的根源在于上古巫教。

上古巫教历经夏商周三代,统治中国数千年,对华夏文明具有根本性的影响。

大家所熟悉的如周易八卦等,皆是此中产物。

到了东周,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发展,原有的上古巫教也面临种种社会新问题的考验,旧的社会秩序不复存在,分封制度和周天子的宗教政治权威随着诸侯之间“无义战”而面临盘崩溃的危险。

对此,华夏先民开始了新的探索,出现了百家学派。

当然,这些探索离不开当时上古巫教的大环境,不可能平空造楼,都是在上古巫教的基础之上的改造和发展。

因此,这些学派可以看做是上古巫教的根上生出来的不同枝杈,若将上古巫教看作是土壤,也可以看作是同一土壤上的不同的几棵树。儒家由孔子提出,他经过删编书籍,对上古巫教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和改造。

由于当时天子的宗教权威已经衰落,为了重新解释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权构造,使之更加合理,孔子删除了一些过于“怪力乱神”的东西,而强调血缘伦理,企图以此来重新建立社会秩序,使周代得以延续。

作为上古巫教的继承者,孔子依然保留了如“昊天上帝”之类的上古信仰。

儒家学说可以看作是上古巫教的“新教”。道家由老子提出,他主张复古,恢复到更古老的先王原始时代,回到上古巫教的源头去,也就是社会的最初形态,来以此解决当时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,换句话说,老子是上古巫教的“原教旨”主义者。

因此,道家保留了更多的上古巫教的文化,如周易八卦鬼神信仰风水占卜等等。鲁迅说,中国文化的根源在于道教,指的就是道教的原始巫教性的一面。

墨家由墨子提出,他主张兼爱非攻,可以看作是社会低层民众对当时社会混乱而提出的自保思想。墨子本质上是实用主义者,他的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社会现实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,如非乐等,他认为儒道都过于贵族化,不能体现下层利益。

当然,作为以“先王”的继承人而自居的大贤,他也主张“明鬼神”,人死后有鬼魂,神灵自然会赏善罚恶等等,体现出墨家思想中的上古巫教影响的一面。

因此,把墨家完排除在道统之外是不准确的,严格说,墨家属于道统大树上比较另类的一枝,比较贴近下层民众,属于上古巫教的“底层另类派别”。

法家由韩非子提出,他的思想为“法术势”,强调帝王之学,注重国家管理和帝王之术。他的学说是针对当时周天子权威面削弱,宗教上的崇高地位荡然无存,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的局面提出的。

他主张帝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