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77小说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三百零六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(十三)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一见面,金使撒卢拇便出言不逊,指责宋朝违背盟约,他大声说“皇帝已命国相与太子郎君吊民伐罪,大军两路俱入!”

白时中、李邦彦、蔡攸等大臣,闻言“俱失色,皆不敢答”。

撒卢拇又说道“国相与郎君也不想涂炭两朝生灵,但你们宋朝所为,实在是太令人生气了!”

白时中小心翼翼地问道“如何才能缓师?”

王介儒回答道“办法是有的,只不过是割地称臣罢了!”

诸大臣一听这话都吓得脸色大变,不敢答复。

金使离开后,大臣们在一起商议了半天,最后决定对金使“厚其礼,遣行”。

蔡攸的弟弟蔡绦认为,金使来京,目的是打探我朝内部情况,他向蔡攸建议“宜以行人失辞而斩其使,而使彼罔测。不然,且囚之,不可使知吾情实。”

蔡攸与白时中、李邦彦等研究了一番后认为,这样做恐怕会“激其兵之速也”,遂不予采纳。

十二月十九日,宋徽宗“以郊祀礼毕,恭谢上清储祥宫。”这天,蔡攸接到河东太原府张孝纯“上章告急,且乞援师。”他仍“匿不进呈”。而蔡靖、郭药师、张孝纯前几天各自派出的告急官员,经星夜奔走,这天“皆至京师”。而且,枢密院这天又接到中山府知府詹度的奏章,说“金人分道入寇”,郭药师已投降金人,当日詹度“接连三奏至京师”,朝廷顿时大惊失色。

这时候,蔡攸与童贯才感到情况危急,“不可掩,乃奏之”。但他们没敢对宋徽宗说郭药师已投降,他们隐匿真相,“但曰药师被围”。他们不敢向宋徽宗报告郭药师叛变投敌,因为郭药师是他俩主张重用的,他们害怕追究责任。

宋徽宗闻讯大震,“不终礼,亟还内中。”宋徽宗让宰执们赶紧讨论,实在不行,就下旨任命郭药师为永清军节度使,封燕王;张令徽封郡王,“割燕地与之,使世守。”然而,其实已经无用了。

当天,宋徽宗紧急下达诏书,要求众臣上书“陈献利害”。诏曰“河北燕山边面事,理宜询访利害,选用人材,特许文武臣僚诸色人,经尚书省投状自效,并献陈紧切利害”。

金人寒盟,出兵入侵,“上为大惧”。在崇政殿里,梁师成抱着一大摞前后与金国结约的文牍,站在宋徽宗面前。宋徽宗望着他说“北事之起,他人皆误我,独太师首尾道不是。今至此,莫须问他否?”

梁师成“迫上耳,密奏久之”,宋徽宗遂默然而止。也不知道梁师成究竟对宋徽宗说了些什么?

宗望率东路金军出燕京城南下,很快便跨过白沟河,一路之上,势如破竹。但是,在进攻保州和安肃军两城时,金军受挫,没能攻克。宗望令大军绕城而过,继续南下。宗望与宗翰用兵各有不同,宗翰是遇城必克,而宗望则长驱直入。

此时,随军南下的宋朝燕山府路官员被“分在诸营”。都转运使吕颐浩在阇母营,副使李与权在宗望营,提举官沈琯在留守营,其他人在都统营。沈琯想起,前几天在燕京城的时候,宗望曾派人对蔡靖说,如果想要讲和,请“将文字来”。当时,蔡靖担心宗望“中辍”,便让沈琯赶紧起草和议书,但他还没来得及撰写就随军出发了。

十二月十九日这天,在安肃军城门外,沈琯将“欲献讲和事,说与监守军官等,众人皆云甚好。如此,则花又不损蜜,又得成。”沈琯“遂问隔营一军官借得一笔砚,及毛头纸三幅”,晚上在灯下写成一份和议书,全文如下

某谨献书皇太子麾下某窃谓天地之德可为大矣,而孔子以一言尽之曰生而已。伏惟皇太子,亲拥兵以责不信,自入境来不杀一人,不取一毫,河北之城守而不下者,察其愚衷,未尝逼而过之,真体天好生之德也。赵皇聪明睿知,闻于天下,特用事之臣有以蒙蔽之,其不信之罪固有所在。唐尧昔之盛帝也,犹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