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77小说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三百五十三章 公道(1 / 3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徐江南在紫金楼上其实在发呆,他在看斜对面的白云楼,传闻他爹当年在那里跟李先生对子,当然说这个是传闻的缘故就是落子具体并没有公布于众,毕竟这局珍珑并没有收入在《清谈拾录》里面,徐江南也没见过,他根据世人传道的说法望着那边角落,至于秦淮边上如今是什么状况,他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,原本想着针尖对麦芒,实际上反而把自己给困在了一隅,现在想来还不如做出一点癫狂事情,以前徐江南是活着,觉得天下间没有比活着最大的事情,因为想活着找到自己的父母,后来得知双亲皆不在世间以后,尤其是知道自己父亲是死在那般情况之下,心有悸动,顺其自然的走上了武道,但不知道那指引自己往这方向走的悸动是什么,直到李先生死了,他连李先生的遗信都不看,要执意南下的时候,那一刻,他才知道其实有比活着更大的事情,那就是为了什么活着。

从这一点上看,李闲秋在他心里的分量似乎已经超过了徐暄。只是一个生父,一个养父,在他眼里一样的恩重如山。

活着,总得有个目的,有个理由吧,不然还不如死了,这是徐江南南下时候坚持的。

而这些天,秦淮河安静的不像话,或者说金陵安静的不像话,就连贩夫走卒行货走商都是低声叫卖,可能是不想打扰到上层子弟看戏的兴致,又或者说是自己也想看看徐家遗子究竟能扇起多大风浪,因为徐暄可是春秋之上独灭二国的无双国士,只可惜昙花一现,以前做了亡国奴的骂归骂,可二十年来的安定日子,似乎冲淡了很多仇恨,再想着骂徐暄,张开口也说不出什么,难不成再回到当初叫天不灵的苦难日子?而今莫名其妙又出来个徐家遗子,与他们来说其实有种家里长辈看子孙的样子,尤其这些年赚了点银子,也听一些走南闯北的说书人说书,徐暄这一段以前在金陵是听不到的,近两年胆子大的就提提,没想到朝廷也不管,而民间喜欢听的又多,这才开始频繁了起来,不过也都是在一些上不了的台面上说,往来皆白丁,这样就算是意见不合,也不至于被人砸了招牌,最多红着脖子对骂几句,不伤身体。

那些有些地位的人,不管有仇无仇,有恩无恩,如今也只是摆着架势喝茶,等着看戏,都知道神仙打架,小鬼遭殃,可就是忍不住好奇,也有很微弱的侥幸心理,毕竟都在看,有时候还会听到一些酒客站在徐江南一边,同气连枝,说这般快意,才是我辈江湖人。

可安静的日子就会让人平白想一些东西,徐江南也不例外。

他这十几二十年来跟人打交道,思前想后,似乎游刃有余,有些江湖老人的圆滑世故,一件事,就想做到尽善尽美,至少是尽人意,顺己意,有些恩怨,只要对面的放下刀,他似乎也能以和为贵的合席而坐,而到了金陵才发现,许多事没有转圜的余地,现在发现,他其实做不了大侠,也救不了一些人,至少像沈钧汜这样的读书人他救不下,做不到没心没肺,跟陈铮这种人较量起来自然也就落了下风,尤其当人习惯处事圆滑之后,就会患得患失,自然也就少了点锋芒锐气,可江湖里为什么有三十之后不入武的说法,一个是年岁到了,起步慢,别人自幼习武的到了三十也都小有心得,在想追,可三十年的差距岂是说追就追的,再一个就是心境问题,三十之前的心境如朝日,一股子老子天下无敌的目中无人,跋扈嚣张归跋扈嚣张,但是有着三十年河东河西的冲劲,等到了三十以后,性格沉稳,路见不平可能也要掂量一下该不该拔刀相助,掂量一下出手之后还能不能全身而退,再者也就是破境的问题,魏青山能在晚年入九品,其实运气占了很大部分,很多人到了八品的时候,年岁也差不多了,想着也就差不多了,尤其破境,不成功便成仁,卫家二爷从九品掉回七品,还有卫家老爷子破境失败径直就驾鹤西去,就能看到当中风险,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江湖人都想过去的坎,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